2022年7月购买了这套系统,自2022年7月8日拍摄了第一张测试照片,直到今天(2025年2月113日)才完成这个测试,今天终于可以给各位看官看看了😄
我为什么喜欢喜欢Mamiya RZ67 Pro 这套系统:
第一,67的画幅,远远大于645画幅,可以让细节更加丰富;
第二,可旋转的后背,给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论是人像拍摄,还是建筑和风管摄影都给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
第三,机身皮腔对焦,让与其它品牌同焦段的镜头来对比,更利于近摄;缺点就是由于镜头没有调焦环,不利于镜头转接到其它系统;
第四,镜间快门支持1/8到1/400秒的闪光灯同步;
第五,配合测光顶(眼平取景器)可以实现光圈优先拍摄;
第六,可以通过转接环使用更加廉价的RB系列镜头;
第七,胶片后背支持645、66、67三种格式(是三种后背,非变幅后背),给创作提供更多的选择;
第八,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丰富的镜头群,更有高素质的APO镜头加持,让这套系统在今天依然可以很好的满足最新的数字后背IQ4150.
谈起摄影,胶片时代一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时期,尽管现在数码技术已经飞速发展,像素已经由最初的几十兆到现在高达1.5亿像素(飞思的IQ4 150MP系列),但胶片不但没有彻底消失,确反其道而行之,而且还收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捧,一些经典的胶片相机近些年来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在加上名人效应,更是让一些过去经典胶片相机大放异彩,例如郑中基使用Pentax 67胶片相机,易烊千玺则使用了Minolta TC1便携式照相机,周杰伦继《说好不哭》中让中画幅哈苏503CW火了一把后,又在《最伟大的作品》里让宝丽来SX-70被推上热搜。
神奇的胶片相机在数码时代仍然还受到追捧,这不仅是一种怀旧,也和明星的助推有很大关系,更与胶片的特有特质,不确定性有直接关系,胶片相机从篇幅上大致分三类,小画幅相机(135系统),中画幅系统(120相机)和大画幅系统,今天就说一下使用者最多的135和120系统,135系统有一个神一样的系统,就是徕卡相机,样子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但价格却一路坚挺,备受青睐,二手市场最活跃,也是最保值的相机,120系统双反当仁不让的是禄莱公司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版本众多,保姆摄影师薇薇安·迈尔用的就是禄莱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大名鼎鼎的就属哈苏的V系列和禄莱的6008系统(也包括HY6),这些相机基本都是德国或瑞士的品牌,价格相对比较昂贵,而日本其实也有很多公司生产过120相机,其中Mamiya公司就是其中之一,玛米亚公司有645系统和67系统两个系列,645系统好像不如日本的Contax受欢迎,67系统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几乎是影楼的必备神器,一开始我对这个相机实话实说是完全看不上的,也没有对其做过研究,直到最近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才开始关注这个系统,尤其是我把最先进的数字后背IQ4150MP接到这个相机后,惊奇的发现其镜头素质竟然如此之好,令人惊讶,这也让我一直不解的是丹麦飞思公司为什么和玛米亚合作来生产飞思的相机系统,今天我有一点明白了,当初玛米亚就非常有前瞻性的开发了适合数字后背系统的Mamiya RZ67 Pro II D相机系统,并且可以实现数据通讯,仅仅这一点就让哈苏望尘莫及啊(当然哈苏后来也推出了H系列)。
今天这篇文章就不谈胶片的表现了,曾经67的王者遇到数码时代到底对如何,各大数字相机厂家都在极力的推荐经过优化的数字镜头,我们都知道飞思的XF系列,其实就是在玛米亚的645DF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而来的,但经过飞思的整合和注入新的科技,配合飞思最新的数字后背IQ4150MP,无论是性能,还是功能上可以说是质的飞跃,但价格也一样是质的飞跃,由德国斯耐德公司设计的飞思蓝圈镜头价格也是一路高歌,备受数字后背爱好者的追捧,那mamiya RZ67这样一个老的相机系统如果配合IQ4150 MP会是怎么样呢?,与之配套的那些胶片时期的镜头会有如何的表现呢?这可是一套极其廉价的系统,其中四只APO镜头(210/250/350/500),除APO500那只超过万元的价格以外,其它都是几千元的价格,可以说性价比不是一般的好,怀着好奇心,拿到这套系统我没有测试胶片,而是急于把飞思的IQ4150接到了这套系统上,当然没有办法自动光圈,也没办法控制快门,使用上确实有一点小麻烦(利用镜头的T门,使用数字后背的电子快门拍摄),但这么重的机器,我想也不适合快速拍摄,既然是慢慢的上架子拍摄,那这点麻烦也就不算什么了,经过测试我发现这还真是一套被忽视,被严重低估的照相机系统,他虽然没有德系的血统,但当初mamiya公司倾尽全力设计的镜头,用料足,做工精细,尤其是四只APO镜头,在当今最高像素IQ4150MP上尽然表现的如此惊艳,无限远影像依旧扎实,具有立体感,这是很多厂商镜头,甚至包括德系镜头都很难做到的,话不多说,直接开始看镜头测试的样片吧,片子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本次测试的镜头如下: 相机及数字后背:Mamiya RZ67 Pro II & Phase One IQ4 150MP 1、Mamiya ULD M 50mm/4.5 L 2、Mamiya Shift Z 75mm F/4.5W 【移轴镜头是哈尔滨的Sense朋友借给我的,再次表示感谢】 3、Mamiya SEKOR Z110mm F2.8 W镜头(金圈) 4、Mamiya APO- SEKOR Z 210mm/4.5 【钻石标】 5、Mamiya APO- SEKOR Z 250mm/4.5 【非钻石标】 6、Mamiya APO- SEKOR Z 350mm/5.6【钻石标】 7、Mamiya APO- SEKOR Z 500mm/6【钻石标】
1、镜头:Mamiya ULD M 50mm F/4.5L 【拍摄光圈 8】
这只镜头的实际测试来看,即使是在1.5亿像素的数字后背上,表现的也是非常优秀的,可以说绝对是质优价廉的
2、Mamiya-Sekor Shift Z 75mm F/4.5 W 【左右移轴拍摄】
这只镜头的实际测试来看,即使是在1.5亿像素的数字后背上,表现的也是非常优秀的,可以说绝对是质优价廉的,但体积比较大,如果真拍移轴我的经验还是ALPA,或者用4X5相机接数字后背拍摄更好,罗顿斯德的所有绿圈4.5的镜头,和红圈的镜头都是非常优秀的,虽然和HR系列镜头比有差距,但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是很难看出有什么不足的,另外也有很多人不喜欢数字镜头的高锐度,那其实好的胶片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3、Mamiya-Sekor Z 110mm F/2.8 [W] 【拍摄光圈 8】
作为这个系统标准镜头,虽然价格便宜,但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即使在1.5亿高像素数字后背上也表现不俗
4、Mamiya APO-Sekor Z 210mm F/4.5 【拍摄光圈 8】
这只镜头的实际测试来看,即使是在1.5亿像素的数字后背上,表现的也不仅仅是优秀了,而是惊艳,可以说绝对是质优价廉的,物超所值,我的拍摄距离大概不足2米,拍大头照貌似没有任何问题😄
5、Mamiya APO-Sekor Z 250mm F/4.5 【拍摄光圈 8】
这只镜头的实际测试来看,即使是在1.5亿像素的数字后背上,表现的就不是优秀了,而是惊艳,可以说绝对是质优价廉的,物超所值
6、Mamiya APO-Sekor Z 350mm F/5.6 【拍摄光圈 8】
这只镜头的实际测试来看,即使是在1.5亿像素的数字后背上,表现的也不仅仅是优秀了,而是惊艳,可以说绝对是质优价廉的,物超所值,我的拍摄距离大概4米左右,看看的背景的虚化,如果拿去拍人像会是什么感觉😄
7、Mamiya APO-Sekor Z 500mm F/6 【拍摄光圈 8】
这是一支非常稀少的镜头,鱼市上很难碰到,我这只还带个箱子,是厂家原来演示用的镜头,我相信他非常优秀,但真的难以把控,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来,超长焦距还是很难控制的(以前玩哈苏也经常听说500的镜头很难拍实),IQ4150只能使用电子快门,每次都要去点屏幕才能曝光,也许这也会带来微小的震动吧,希望有足够耐心的朋友进一步测试,另外如果使用数字后背的电子快门拍摄,不建议使用这么长的镜头,微风拂面可能就会导致果冻效应。
总结
本次测试没有使用胶片,第一,嫌麻烦;第二,所有的数码相机厂家都在给大家灌输数字镜头的概念,强调胶片镜头不能喂饱高像素的数字后背(这也是影友经常提出的问题),第三,如果高像素数字后背没问题,那胶片显然也不会有问题,所以本次测试采用了业界目前最高像素《1.5亿像素》的数字后背《飞思IQ4150M》来对一下镜头测试。
1、Mamiya ULD M 50mm/4.5 L
2、Mamiya Shift Z 75mm F/4.5W
3、Mamiya SEKOR Z110mm F2.8 W镜头(金圈)
4、Mamiya APO- SEKOR Z 210mm/4.5 【钻石标】
5、Mamiya APO- SEKOR Z 250mm/4.5 【非钻石标】
6、Mamiya APO- SEKOR Z 350mm/5.6【钻石标】
7、Mamiya APO- SEKOR Z 500mm/6【钻石标】
测试结果看,每只镜头的表现都是不错的,表现特别好的镜头是非APO的 Mamiya ULD M 50mm/4.5 L 和 三只 APO镜头,分别是210、250、350,另外一只价格最贵的500mm镜头,我怀疑还是我的测试不严格,在对焦的过程中就发现很难控制,每次调整焦距都能感觉到图像在抖动,让我很难确认是否合焦,只能凭感觉。
所以这7只镜头如果让我选择,50、210、250、350还是必须要凑齐的,标头你要不要基本都是套机,拥有也是可以的,500如果能找到还是需要的,但没必要强求,比较使用起来太难把控了
最后,如果有那位朋友想看原始文件,可以加我微信,我将提供这些镜头拍摄的所有原始文件给你,我的微信zhaoqichao195553
附录-Mamiya 67画幅相机的发展史
1970年,Mamiya 推出RB67相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后背是可以旋转的,大大方便了人像拍摄
1982年,Mamiya 推出了 RZ67
1993年,Mamiya 推出了RZ67 Pro II
2004年,Mamiya 推出了RZ67 Pro II D 满足数字后背的需求,可见玛米亚还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附录-Mamiya RZ67镜头群:
广角镜头
Mamiya-Sekor Z 50mm F/4.5 [W]
ULD Mamiya M 50mm F/4.5 L Mamiya-Sekor Z 65mm F/4 [W]
Mamiya M 65mm F/A L-A
Mamiya M 75mm F/3.5 L
标准镜头
Mamiya-Sekor Z 90mm F/3.5 [W]
Mamiya-Sekor Z 110mm F/2.8 [W]
Mamiya-Sekor Z 127mm F/3.8 [W]
Mamiya-Sekor Z 127mm F/3.5 W
中焦镜头
Mamiya-Sekor Z 150mm F/3.5 W
Mamiya-Sekor Z 180mm F/4.5 W-N
Mamiya-Sekor Z 180mm F/4.5 [W]
Mamiya APO-Sekor Z 210mm F/4.5
Mamiya-Sekor Z 250mm F/4.5 [W]
Mamiya APO-Sekor Z 250mm F/4.5
长焦镜头
Mamiya APO-Sekor Z 350mm F/5.6
Mamiya-Sekor Z 360mm F/6 [W]
Mamiya-Sekor Z 500mm F/8 [W]
Mamiya APO-Sekor Z 500mm F/6
变焦镜头
Mamiya-Sekor Z 100-200mm F/5.2 W • 077
鱼眼镜头
Mamiya-Sekor Fisheye Z 37mm F/4.5 [W]
柔焦人像镜头
Mamiya Soft [VSF] M 180mm F/4 D/L
微距镜头
Mamiya-Sekor Macro Z 140mm F/4.5 [W]
Mamiya Macro M 140mm F/4.5 M/L-A
移轴镜头
Mamiya-Sekor Shift Z75mm F/4.5 W
增距镜
Mamiya RZ67 Teleconverter 1.4X
备注:APO镜头有带钻石标和不带钻石标的区别,钻石标的是纪念版,代表玛米亚的最高光学水平
参考资料